之前听一个同事说,他外婆原来是下碧湘街那里的,400多平,包干价,征收了1254万!
(资料图片)
城中心的繁华地段果然不一样,我们家是城南的城乡结合部。90年代末经历了第一次拆迁,那时候我家还是一栋平房,征收是按照面积给的钱,七八万的样子。拆迁后在附近集体起了一排自建房。
2011年村里开了拆迁动员大会,但没过多久又没了消息。2015年发下了盖章的文件,到2020年,我们村几乎快拆完了。按照长沙如今的补偿方案,城乡结合部基本上是这样:
数人头,一个人80个平方,然后按1000多元的价格买平方。算下来,搞个两套房,勉强还剩点钱装修。还有一种更惨的情况,有些村的协议里规定,如果是在编的,不能征收。
城南发展好一点的村子,比如高升村,就是洞井这边最有钱途的村子了,每年每个人都有分红。这就是同人不同命,同样是拆迁,结果却不大相同。
早些年,高桥征收,有人家里拆了4套房子和1套商铺,那时候高桥还很荒凉,如今光收租都收了20多年了。
梅溪湖2011年拆迁时又给钱又给地,安置地60平方的指标也就50多万,旁边的房子也涨到2万一平了。安置房都是盖7层,有房有门面,旁边停车还免费,村里户口年底还分红。
当然也有没碰上好时候的,1998年鱼塘街拆迁只补了2.5万,现在变国金中心了。
也有拆了好几年,如今安置房都还没动工,比如岳麓区藕塘。
拆了,即便不能一夜暴富,也能混个几套房。即便长沙的土著们天天喊着“越拆越穷”,也还是期待自己家赶紧拆。
最近,红星片区的天华村开始动工了,去年还有好多人说拆不了,如今打脸了。也不知道他们的征收怎么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