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2月18日,由人民健康联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主办,重庆市医院协会、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“202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经验总结交流会暨典型案例发布仪式”在重庆举办。在主题为“‘双中心’引领 助推健康中国建设”的平行论坛上,多位专家就“双中心”建设与发展、如何助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及血液病“双中心”建设等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与交流。
重庆市于2021年被国家纳入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省市。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、副主任邓莉说,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要求,积极与市外高水平输出医院沟通对接,共同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,市内各区县按照“地方政府真支持、输出医院真心干、依托医院真配合”的要求,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有关工作。目前,重庆市已获批建设1个输出医院项目、4个输入医院项目,在建成后将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,让民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承载着科研创新、医学科技领域的领军作用。百济神州中国区商业准入负责人黄艺凤说,作为生物医药科技公司,百济神州积极开展相关药物研发工作,希望在血液病“双中心”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,助力血液科高质量、高效率、可持续发展。
“‘双中心’如何助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”圆桌论坛现场
北京医院副院长杜元太在《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经验分享》的主题演讲中说,北京医院瞄准老年医学前沿,积极推进政产研学一体化发展,通过搭建老年医学研究平台,围绕老年临床需求,打造优势学科,提升综合能力。同时,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,实现互联网医院“上云”,促进数据应用与整合,推进智慧医院建设,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。未来期待与更多兄弟医院开展合作,共同促进老年医学高质量发展。
“‘双中心’如何助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”圆桌论坛现场
在主题为“‘双中心’如何助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”的圆桌论坛中,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。“区域医疗中心不仅要实现自我发展,更要充分发挥在区域内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。”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秦彦国说。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院长助理陈艺成认为,区域医疗中心不仅要提升自身“高度”,更要进一步拓展“广度”,充分发挥辐射作用,为辖区内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。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咨苗提出,地级市医院由于服务区域较小,受地域原因限制,在与其他省会城市医院争取“双中心”资源配置时展现自身优势,是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难点。
“血液病‘双中心’建设与运营”圆桌论坛现场
在主题为“血液病‘双中心’建设与运营”的圆桌论坛上,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菲提出,血液病专科面临治疗耗资大、难度大、医保亏损等部分痛点难点,应增加血液专科建设投入和关注力度,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更多利好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于家傲说,患者医疗需求强、技术密集是血液病学科的两大特点,不少新技术最初开展试点都是在血液科,血液病“双中心”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升科研教学转化能力和向下辐射能力。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副院长刘华文认为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是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,在区域内做到医疗服务同质化和均衡化是区域医疗中心的任务。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书记王云清说,不同医院在血液病诊疗中存在不平衡、不充分的问题,要促进医疗资源纵向、横向流动,解决患者跨区域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院长张磊总结发言中提到,希望未来随着血液病“双中心”的建设和推进,能为我国血液病患者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,让新技术、新药品惠及更多患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