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眼下,又到了紫皮大蒜成熟时节,柳林县穆村镇蒜农又一次迎来大丰收。整个田间地头人头攒动,一幅幅丰收喜悦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
走进穆村镇大蒜种植基地,蒜农正在田间收大蒜,路边地头,有挖蒜的,有打包的,三轮、摩托不时从田间路上驶过,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好景象。
薛金莲、王晋财两口子是地地道道的穆村人,作为老蒜农,在当地已有四十余年种植史,在紫皮大蒜种植上,可以说经验和技术相当成熟。
“我们一般在早晨四五点起来辫蒜,因为地上有潮气,为了方便后期辫蒜,挖蒜的时候需要专用的挖蒜铲子,这是专门定制的挖蒜工具,能保护蒜,不伤害蒜。”正俯身挖蒜的薛金莲边工作边介绍。
据了解,穆村镇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历来就有种植紫皮大蒜的传统,该镇紫皮蒜种植面积约300余亩,涉及7个村1200余户农民参与种植。这里的紫皮蒜不仅品质好,个头大,而且蒜瓣均匀,耐储藏,平均亩产特质大蒜250挂,稀有蒜苔150斤,两项合计每亩地营收近三万元,经济收入相当可观。
“今年种了五分地,能卖8000多块钱的蒜薹钱,又能收100多挂蒜,这100多挂蒜又能卖六七千块钱,总共能收入一万五千多块钱。”薛金莲扳着手指头喜笑颜开地说,后面还能耕种一些玉米、红豆、白菜,也是一笔收入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。为了把大蒜产业真正打造成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,近年来,穆村镇依托“党委会议开下去 治理能力提上来”联动工作机制,在大蒜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,推广大蒜文化,实现了紫皮蒜规模化种植和品牌化经营,畅通大蒜销售渠道,延伸大蒜产业链条,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,推动小蒜头做成大产业,敲响了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蒜盘”。
穆村镇副镇长王耀耀介绍说,近年来,通过成立紫皮蒜种植协会,成功申报市级非遗,现在又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性认证农产品,举办穆村镇第三届紫皮蒜文化节、认购会,从而不断提升紫皮蒜品牌影响力。下一步,他们将在建立紫皮蒜包装车间、保鲜库,增加紫皮蒜种植面积上下功夫,不断壮大紫皮蒜产业规模,助力乡村振兴。(记者 冯凯治)